10月20日,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主任郭冕教授團隊順利為接受Sino立體定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腦深部電刺激術(Deep Brain Stimulation,DBS)的梅杰綜合癥患者進行開機。哈醫大二院神經內科一病房主任張麗梅教授為患者調試開機,患者雙側眼瞼和下頜不自主運動的情況明顯好轉,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。
郭冕教授帶領團隊手術
佳木斯市民趙女士今年65歲,四年前開始出現嘴巴不受控制地咀嚼抽搐,兩只眼睛不停地眨動,近期癥狀明顯加重,呼吸困難,嚴重影響正常生活,在家人陪同下來到哈醫大二院求助。
入院后,郭冕教授帶領團隊經過詳細查體,確診趙女士患上了“梅杰綜合癥”,并對其進行了系統術前評估,手術指征明確,決定實施機器人輔助下DBS手術。
張麗梅教授為患者開機程控
張麗梅教授介紹,梅杰綜合癥又稱為眼瞼痙攣——口下頜肌張力障礙綜合征,是一種少見的節段性肌張力障礙性疾病。主要表現為雙側眼瞼痙攣、口下頜肌張力障礙、面部肌張力障礙樣不自主運動,隨著時間的延長癥狀逐漸加重,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。目前,國際公認的方法是DBS手術,具有創傷小、恢復快、對大腦正常結構不破壞、可逆、可調控、個性化等特征,是比較安全、副作用較少的療法。
在機器人輔助下,郭冕教授帶領團隊以雙側腦神經核團——丘腦底核(STN)為靶點,經過精準定位導向將電極順利植入核團。術后經影像融合驗證,電極位置精準。術后一個月開機程控,趙女士雙側不自主眨眼動作基本消失,可維持自主睜眼,口下頜肌肉不自主運動顯著減少,預計后期在正常程控后足量適當的電刺激將有更好的療效。
郭冕教授表示,腦深部電刺激術(DBS)又稱腦起搏器植入術,是利用立體定向技術在患者腦內某一個特定核團植入電極,將脈沖發生器和電極連接,脈沖發生器發出脈沖式電信號,電信號通過電極傳送至大腦,對腦內特定核團進行持續的電脈沖刺激從而改善癥狀。
據介紹,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自2020年開展Sino手術機器人立體定向輔助下的DBS手術以來,在應用DBS技術治療帕金森病、特發性震顫等肌張力障礙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,進一步推動了黑龍江省腦立體定向和神經調控技術的發展。(田為 曹玥)